第58章 袁雪羽介绍的生意!
第58章 袁雪羽介绍的生意!
我不禁被她的俏皮逗笑,轻声说道:“她正在睡觉,一时半会醒不来,但却在昨晚叮嘱我送你上班……”
顿了顿,我又补充道,“我也非常乐意,这是我的荣幸。”
袁雪羽闻言,脸上露出一抹歉意:“那也耽误你睡觉了……真不好意思。”
“没事儿,我每天早上都跑步的,送你就等于跑步了。”我爽朗地笑道,试图打消她的顾虑。
很快,我们一同下楼。
小区的早餐摊,热气腾腾的包子、香气四溢的豆浆……为清晨增添了几分烟火气。
在这里用过早餐后,我们并肩朝着机场走去。
此时的街道还未完全苏醒,微风轻拂,裹挟着袁雪羽身上淡雅的香水味扑面而来,那香气仿佛有魔力一般,沁人心脾,让人忍不住迷醉。
她那及腰的长发也在风中轻轻摇曳,不时拂过我的脸庞和手臂,触感柔软而细腻,如同羽毛一般,撩拨得人心头泛起阵阵涟漪,心中也莫名多了几分柔情。
“张扬你的力气真大,昨晚那家伙一定被你吓死了。”袁雪羽俏脸微红,似乎察觉到自己的长发拂到了我身上,但她并未刻意躲开,继续与我保持近距离并肩前行,语气满是惊讶和赞叹。
我自信地笑了笑:“我以前就是健身教练,力气当然是很大的,对付那样的家伙,简直就是小菜一碟。”
其实,昨夜对付那男人我远远没用全力!
就这样,我们一边走,一边闲聊,看上去很亲密的样子。
或许是因为袁雪羽这个空姐太美丽了。
路上那些来来去去的行人都情不自禁地把爱慕的目光投向她,又对我投来羡慕的目光,显然都误以为我就是袁雪羽的男朋友。
甚至连小朋友都被深深吸引,一名调皮的小男孩挣脱妈妈的怀抱,迈着小短腿跑过来,伸出双手,对袁雪羽说:“姐姐,抱……”
“真是一个小色狼,将来长大了还得了?”
我暗暗摇头。
但也不得不佩服小家伙的眼光。
“小朋友,不好意思呀,姐姐要去上班,没时间。”
袁雪羽委婉地拒绝了。
等我们越过他,他哇哇地哭了起来。
似乎为错过了这么一个漂亮的姐姐而感到难受。
“对了,昨天晚上我联系上一个富豪,他有一幅石涛的画,但损坏了,被小孩子撕成了五六片,还被小孩子撒尿在画上,结果就朦胧一片,现在他拿着画在机场等我们,你去看看,有没有修复的可能?”
袁雪羽又轻声道。
“石涛的画?”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,心中掀起惊涛骇浪。
石涛的大名,在艺术界如雷贯耳,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颗璀璨无比的巨星,其艺术成就与传奇人生,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。
石涛本姓朱,名若极,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,靖江王朱亨嘉之子,他于明崇祯十五年(1642年)出生。
明朝覆灭后,为了躲避灾祸,小小的他在太监的帮助下,无奈遁入空门,出家为僧,法名原济,一作元济,而后以石涛之名,以及大涤子、清湘老人、苦瓜和尚、瞎尊者等别号,在艺术的世界里书写传奇。
石涛在山水画领域的造诣登峰造极,他以自然为师,笔下的山川气势恢宏、变幻无穷。
其笔法灵动多变,时而豪放洒脱,如狂风骤雨般肆意挥洒;时而细腻严谨,似春蚕吐丝般精致入微。用墨更是一绝,浓淡干湿相互交融,层次丰富,韵味悠长。
他的花鸟画同样独树一帜,常常以豪放不羁的笔墨和极具张力的构图,生动地展现出花鸟的生机与神韵。
即便人物画在他的作品中占比相对较少,但每一幅都堪称精品。他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与气质,仅用简洁的线条,便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,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石涛提出的“一画论”,更是为中国绘画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。他认为绘画应从“一画”之法出发,通过对自然万物的深刻感悟与理解,将心中的意象转化为灵动的笔墨,从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。
同时,他倡导“笔墨当随时代”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等艺术主张,鼓励画家深入生活、观察自然,挣脱传统的束缚,大胆创新,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见解。
石涛与弘仁、髡残、朱耷并称为“清初四僧”,其艺术成就备受推崇。
他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理念,不仅在当时的画坛掀起波澜,更如同璀璨的灯塔,为后世画家指引着前行的方向。
近现代的绘画大师齐白石、张大千、潘天寿等,都曾从石涛的艺术宝库中汲取养分,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艺术创作,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新的高峰。
石涛的作品历经岁月的洗礼,流传至今,成为了世界各地博物馆、美术馆以及私人藏家竞相收藏的珍品,它们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明珠,镶嵌在中国绘画艺术的宝库里,散发着永恒的光芒。
而且,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的价值也令人瞩目,拍卖价格极高。
《杜甫诗意册册页》拍出了6900万元的高价;《奇峰怪石图》手卷以6440万人民币成交;《闽游赠别山水卷》以1.3552亿的天价成交。
还有那套《石涛罗汉百开册页》,作为石涛青年时期的工笔人物佳作,共100开册页,画中人物、山水、花鸟的精华汇聚于此,据保守估计,其价值高达30亿元人民币……
思绪在脑海中翻涌,不知不觉间,我们已抵达机场。
远远望去,一辆黑色的劳斯莱斯幻影静静停在路边,车身锃亮,在阳光下散发着奢华的气息。
车旁站着一位西装革履的富豪,身旁还跟着一名身材魁梧、眼神锐利的保镖,一看便知不是寻常人物,想必就是等待我们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