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2章 虎子
第752章 虎子
林臻在工部员外郎李显的陪同下,并未立刻离开这片焕发新生的土地,而是决定深入坊内,走进寻常百姓家,亲身体验这安居工程的细微之处。
李显引着林臻,来到其中一栋安居楼的一单元门前。
楼门是厚实的橡木制成,刷着深棕色油漆,门框上方镶嵌着一块小小的铜牌,刻着“安居楼甲字叁号”的字样。
李显掏出钥匙,打开单元门,一股混合着新木料和淡淡皂角香气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。
楼道内宽敞明亮,地面铺着水磨石,光洁可鉴。
两侧墙壁刷着柔和的米白色涂料,楼梯扶手是打磨光滑的硬木制成。
李显介绍道:“殿下,每栋楼皆设两个单元门,每单元一梯两户。楼道每日由住户轮值清扫,保持整洁。”
他们拾级而上,来到二楼。
李显敲响了东户的房门。
片刻,门开了,一位约莫五十岁上下、衣着整洁、面容和善的妇人出现在门口。
她看到李显,脸上立刻露出热情的笑容:“李大人,您来了!”
随即目光落在林臻身上,虽不认识,但见其气度不凡,又由李大人陪同,连忙恭敬地侧身让开:“快请进!快请进!”
“王大娘,叨扰了。”李显笑着介绍,“这位是工部上官,特来查看咱们安居楼住户的生活情况。”
“哎哟!上官大人快请进!寒舍简陋,您别嫌弃!”王大娘连忙将两人让进屋,又朝里屋喊道,“老头子!快出来!有贵客!”
林臻步入屋内。
这是一套标准的一室一厅户型。
进门是一个小小的方厅,约莫七八步见方,地面铺着青砖,擦得锃亮。
靠墙放着一张半新的榆木方桌和两把椅子,桌上摆着一个粗陶茶壶和几个杯子。
方厅左侧是卧室,门开着,可见一张挂着素色帐幔的木床,被褥叠放整齐。
右侧是厨房和卫浴间,用一道布帘隔开。
整个屋子虽不大,但收拾得窗明几净,一尘不染。
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进来,暖洋洋的。
“上官大人,您坐!您坐!”王大娘有些局促地招呼着,一边麻利地提起桌上的茶壶,“我去给您倒水!”
“大娘不必麻烦。”林臻温和道,在方桌旁的椅子上坐下,目光扫过屋内,“这屋子住着可还习惯?”
“习惯!太习惯了!”王大娘一边倒水一边连声道,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,
“比以前那破棚子强一百倍!您是不知道啊,以前我们一家五口挤在巴掌大的地方,下雨天漏雨,刮风天透风,冬天冻得骨头缝都疼!做饭在门口搭个灶,烟熏火燎的,洗个澡都得去公共澡堂子排长队!现在可好了!”
她放下茶壶,指着厨房方向,“您看这厨房,灶台是砖砌的,烟道通到外面,一点烟都不往屋里跑!还有那卫浴间,”
她掀开布帘一角,“马桶是瓷的!一按水就冲得干干净净!还有淋浴的莲蓬头!热水从楼下锅炉房统一供上来,想啥时候洗就啥时候洗!这在以前,想都不敢想啊!”
这时,一位头发花白、精神矍铄的老者从里屋走出来,正是王大娘的丈夫王老伯。
他显然听到了刚才的话,接口道:“是啊!上官大人!这独立厨卫,可真是解决了大问题!以前倒个夜壶都得跑老远,现在多方便!还有这窗户,”
他指着明亮的玻璃窗,“又大又亮堂!屋里亮堂堂的,心里也敞亮!”
林臻端起粗陶茶杯,喝了一口温热的白水,问道:“这房子租金几何?可负担得起?”
“负担得起!负担得起!”王老伯连忙道,“府衙有规定,像我们这种原址受灾的老住户,租金按市价的三成收!我们家这间一室一厅,每月才一百二十文!比以前租棚子的钱还便宜!而且,”
他压低声音,带着一丝神秘,
“李大人说了,只要按时交租,住满十年,这房子就能归我们了!”
李显在一旁笑着点头:“殿下……哦不,上官大人,此乃府衙新政。安居房住户,连续租住满十年,无拖欠租金、无重大违规行为者,可申请以极低价格买断房屋产权。此策旨在让居者有其屋,安其心。”
林臻微微颔首。此策甚好。
低廉的租金解决了当下,买断产权则给了百姓长远的盼头和归属感,真正实现安居乐业。
“那生活上可还有不便之处?”林臻又问。
“不便?”王大娘想了想,“要说有就是这水是定时供的。每日卯时、午时、酉时各供一个时辰。得提前存好水。”
她指了指墙角一个半人高的陶缸,“不过也习惯了!总比以前挑水吃强!而且听说工部的大人们正在研究什么压力水塔?说是以后能全天供水呢!”
“是重力自流供水系统。”李显补充道,“由楚大人主持设计,已在西城新区试点。若成功将推广至各安居坊。”
“那敢情好!”王老伯笑道,“到时候就更方便了!”
正说着,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童音:“奶奶!我回来了!”
一个约莫七八岁、背着粗布书包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跑进来,看到屋里有陌生人,立刻停下脚步,有些拘谨地站在门口。
“虎子回来了!”王大娘连忙招手,“快进来!给上官大人行礼!”
小男孩怯生生地走进来,学着大人的样子,笨拙地作了个揖:“上官大人好!”
林臻看着孩子红扑扑的小脸和清澈的眼睛,温声问道:“放学了?在学堂学些什么?”
“回大人,”小男孩声音清脆,“学《千字文》,学算数,还学唱歌!先生还教我们要讲卫生垃圾入桶爱护花草!”
“好孩子。”林臻颔首,“喜欢上学吗?”
“喜欢!”小男孩用力点头,“学堂又大又亮!先生可好了,还发点心吃!”他脸上洋溢着纯真的快乐。
林臻心中欣慰。
免费蒙学堂的设立,不仅让孩子们有了识字明理的机会,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新一代的文明习惯和公民意识。
这才是惠及长远的根本之策。
离开王老伯家,林臻又在李显的陪同下,随机走访了几户人家。
有刚搬进来的年轻夫妇,对独立的小天地充满欣喜;有儿女在外、独自居住的老者,对社区的关怀赞不绝口;还有经营着小商铺的商户,对底层商铺的租金优惠和稳定客流表示满意。
所见所闻,皆是满足的笑容,感激的话语,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。
回到坊内中心广场的便民市集,正值午市高峰,人声鼎沸,热闹非凡。
林臻在一个卖杂货的摊前停下,摊主是一位精明干练的中年汉子。
李显介绍道:“这位是张掌柜,以前在城南开铺子,大火后铺子没了,家也烧了。如今租了这安居楼底层的铺面,重操旧业。”
张掌柜见李显陪同,又见林臻气度不凡,连忙热情招呼:“李大人,这位大人,您看看需要点什么?小店针头线脑、油盐酱醋、日用百货,应有尽有!”
林臻拿起一个竹编的簸箕看了看,问道:“张掌柜,这铺面租金如何?生意可好?”
“回大人!”张掌柜笑道,“租金比外面街面便宜三成!府衙有规定,优先租给咱们坊内受灾户和下岗的伙计!我这铺子,位置好,街坊邻居都熟,生意还不错!比以前在城南,操心少,赚得还稳当!而且,”
他压低声音,“府衙说了,只要诚信经营,卫生达标,租金三年不涨!这心里踏实!”
林臻点头。安居乐业,不仅要有居所,还要有生计。底层商铺的优惠政策和稳定环境,为小商户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,也方便了坊内居民的生活。
离开兴化坊时,日已西斜。
林臻站在坊口的石桥上,回望这片沐浴在金色夕阳中的安居之地。
整齐的楼宇披上暖光,洁净的街巷人影幢幢,清澈的河面泛着粼粼波光,热闹的市集传来阵阵笑语。
孩童的嬉闹声,老者的谈笑声,商贩的吆喝声,交织成一曲生动而温暖的市井交响。
“李显。”林臻声音低沉。
“下官在!”
“兴化坊成效斐然。”林臻道,“然此非终点。”
“殿下请吩咐!”
“其一,”林臻目光深邃,“将兴化坊之规制、营建标准、管理章程、惠民政策详实记录,汇编成《安居工程典要》。着工部、户部、吏部会同审议,增补完善,颁行天下各州府以为范本强制推行!”
“其二,”他继续道,“帝京之内类似兴化坊之旧棚户区尚有十余处。着工部即刻全面勘察制定分期改造计划!所需银钱由户部专项拨付,焚雷司,格物院全力配合,提供技术支持!务必五年之内彻底消除帝京棚户!”
“其三,”林臻声音转冷,“各州府推行《典要》不得敷衍塞责!着都察院,派御史明察暗访!凡有阳奉阴违克扣款项偷工减料,欺压百姓者严惩不贷!抄家流放,绝不姑息!”
“其四,”他最后道,“兴化坊河长、卫生纠察、文明户评选等自治之法成效显著。着吏部研究将其纳入《地方流官考绩条例》!推广全国,强化基层治理激发民智民力!”
“下官遵旨!”李显躬身领命,声音带着激动与凝重。
他知道,殿下的旨意,将掀起一场席卷全国的安居工程浪潮,惠及亿万黎民。
夕阳的余晖将林臻的身影拉得很长。
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在废墟上重生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,转身踏上归途。
车轮碾过青石板路,发出平稳的声响。
帝京的繁华在暮色中渐次亮起灯火。
林臻靠在车厢内,闭目养神。